•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教学名师王利晓:坚守教育理想 不忘师者初心

作者:记者:马丽娟 来源:宣传部 发布:2021-12-17 点击量:

王利晓,河南洛阳人,中共党员,教授,经济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教学名师、管理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口岸协会副会长、陕西省发改委评标专家库专家、江西省发改委评标专家库专家、陕西省科技厅专家库专家。长期从事产业经济、口岸经济等相关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讲授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企业经营战略、公共关系学、商务谈判等课程。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5 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15 余篇,在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专著 2 部,主编、参编教材 3 部。获陕西省 12 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连续获第八届、第九届陕西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博士毕业论文获西北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获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建校 30 年特殊贡献奖,多次获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获 2019 年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银奖优秀指导教师,作为唯一一所民办高校社科联负责人获评2018—2019年度陕西省社科联“优秀社团工作者”。

从2008年到2021年,是她立足课堂、教书育人、坚守师者初心的十四年,是她孜孜以求,是付出亦是收获的十四年。十四年的热爱和坚持练就了她丰富而强大的内心和积极乐观、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十四年的努力、勇敢和拼搏,使她坚信,所有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唯有坚持到最后,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她就是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教学名师王利晓教授。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从小,除了祖辈的疼爱,让王利晓印象最深的就是爷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浓浓的家国情怀。“爷爷是一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离休老干部,他一生淡薄名利,对待家庭和事业很有责任感。在92岁去世前,他坚持每天看报纸、关注国家时事政治,始终保持着一名老党员、老军人的革命本色。爷爷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对事业、对理想的坚定信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而王利晓的父亲因为历史等原因只上完了高中,于是在爷爷的教育和影响下,“上大学,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了父亲和她共同的梦想。

2008年研究生毕业后,王利晓怀着一颗崇敬的心,走进西译,走上了大学的讲台。十四年来,她坚持讲好每一堂课,用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她看来,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王利晓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严谨笃学、率先垂范,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师风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塑造了一名新时代教师的良好风范。

一颗真心,三尺讲台育英才

王利晓非常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她一直坚持“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独立思考问题,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者。课堂上,王利晓一边传授知识,一边管理课堂,通过知识的传授、课堂素质技能的展示和对课堂的有力组织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老师如父母。如果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老师,更是如此,既要教书也要育人,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长远考虑和打算。”王利晓认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不仅要立身正教、为人师表,还要尽己所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帮助。“在备课,给学生讲授知识、传递思想、指导行为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感受到,当老师是一件伟大且光荣的事情。如果一名老师能够教会学生把书越读越厚,再越读越薄,教会学生将书中的知识和精髓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这应该是我最大的成功。”王利晓深有感触地讲道。

在王利晓眼里,00后这一代的学生和以往90后、80后的学生在管理上是一样的,和他们打交道的秘诀就是“用我的尊重、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唤起学生对课堂的尊重、热情和认真,用我的专业知识和不断创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课堂的接纳和学习兴趣”。因此她的课堂也是越来越好管理。商学院陈曦同学说:“为了使课本上比较枯燥、高深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王老师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使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每次讲课,她都会走到课堂中间跟我们互动,课堂氛围非常好。”在学生黄璐璐眼里,王老师是一个温柔、随和、守时、有责任心的人。“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前做好学习计划。上课的时候,王老师要求我们提前早到5分钟,但是她往往会提前早到10分钟。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工作中,王利晓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关爱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和进步。一些学生在毕业多年后,仍不忘在每个教师节通过QQ或者其它通讯方式向她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还有一些学生通过她的帮助和指导,与她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她们成为了良师益友,成为了亲人。“梦想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希望我教过的学生走向社会后,无论他们从事的是什么职业,首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喜欢学习的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希望他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会去接纳、包容和合作,遇到困难不退缩,能够勇敢追逐自己的梦想。”王利晓说。

一股决心,读书深造实现人生价值

一名教师,如何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这是王利晓反复思考的问题。为了提升自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11年,王利晓毫不犹豫的选择走进西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对于已经成家、而且孩子刚刚三岁多的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王利晓如今还清晰的记得在大学期间,曾因为一个机缘巧合,她报名参加6000米冬季越野赛并拿到了名次,这件事情让她意识到,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无限的潜能,只要用心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读博的四年间,王利晓一边代课,一边读书,一边兼顾家庭和孩子,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但是她咬着牙坚持了下来。这段终生难忘的经历让她刻骨铭心,也成为了改变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段经历。读书期间,王利晓常常奔波在西译和西大之间,上午给学生上完课后,来不及吃饭和休息,就马不停蹄地赶到西大学习。几年来,这种紧张的节奏和忙碌的状态已成为常态,但她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样憔悴和狼狈,反而变得更加充实和相信自己。因为她深知,路再难也要走下去,成长就是一个坚持和克服困难的过程,只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热爱。

时间倒回到2012年到2014年间,王利晓每周在完成正常的工作任务之外,一天十几个小时,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一动不动地泡在西北大学图书馆看文献、找数据、做模型......在那段时间里,王利晓一次次地通过收集的数据去验证所做的模型和理论假说,却一次次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但她没有气馁,也从未放弃。正是一次次的重新思考和再次出发让她学会了淡定,让她相信付出就有回报,努力——就会越来越好。“现在回忆起来的话,那真的是一段很难忘很充实的岁月。也许这就是生活带给我们的艰辛和快乐吧。”王利晓感言。

2015年,对36岁的王利晓来说是特殊而又难忘的一年。用“越努力,越幸运”来形容这段让她永远铭记于心的人生经历应该最合适不过了。这一年,她经历了博士毕业答辩、评副教授、二宝出生三件大事。虽然在外人看来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晓其中的苦涩与心酸。

王利晓曾说,攻读博士学位对她来说,不仅仅只是获得了证明合格的学位证书,而是让她慢慢养成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脚踏实地做学问的习惯。她曾在日志中写下这样一段话,“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在家庭、工作琐事缠身的情况下能够博士顺利毕业,能在身怀六甲身体不便时静坐于图书馆中完成最后的论文修改与提交,能在临近分娩之际顺利通过盲审并拖着笨重的身体迎来梦想已久的毕业答辩。”短短的几十个字,满满的正能量,我们看到了她骨子里的坚韧与顽强,感受到了她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遇到困难不服输的精神。这一年,王利晓不仅顺利通过了毕业答辩,她的博士毕业论文还获评西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在研究生、博士求学期间,王利晓得到了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惠宁教授给予她在学业及人生方向上的诸多指引和帮助。惠宁教授是她走上科研之路的第一个引路人,她深深折服于惠宁教授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也深深感激惠宁教授多年以来的悉心教导和耐心培养。“我以前做事儿总是抱着‘差不多就行’的态度,能达到六七十分就感到相对满足。但是在认识惠宁老师后,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也改变了很多。惠宁老师对学生很严厉,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他经常跟我们强调,你的科研水平可以不高,但是你的态度要认真,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王利晓说:“我很幸运遇到了我的恩师。我们从老师、学生,慢慢变成了亦师亦友,如今像家人一样。正是良师益友所给予的源源不断的鼓励和帮助成就了现在的我。”

一种信心,深耕科研沃土

在西译,王利晓一边搞教学,一边做科研,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走向了成熟,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研之路。王利晓直言,做科研没有捷径,它是一个厚积薄发、不断坚持的过程。一定不要太有功利心,要注重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如果你一直坚持做,它就会慢慢的反馈到你的生活、工作和教学中,并把做科研当成一种习惯。”

从2017年至今,王利晓逐渐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转移到产业经济、口岸经济相关理论方面,并担任陕西省口岸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作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陕西口岸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要负责人,王利晓带领团队开展口岸经济发展相关研究,4年多来,主持各级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规划类社会服务类项目10余项,其中,10余项研究报告被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领导采纳,成果获各类省级科研成果奖6项;出版《“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丛书》一套共9本(其中3本获第九届陕西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21年与中国经济出版社签订出版《对外开放新格局下陕西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丛书一套7本,形成了相对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力量和基础。可喜的是,2021年11月,王利晓作为首席专家获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重点智库研究总课题1项——《陕西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构建路径及策略》项目,这也是我省民办高校唯一获批的一项首席专家主持的总课题项目。所有的理论不仅要顶天,更要立地。王利晓希望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对接,为进一步推动外向型经济研究、发展和服务社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2018年,王利晓在陕西省社科联大力支持下负责成立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社科联。在她的组织下,近三年来西译社科联积极参与省社科联各项学术活动、申报各类常规及联合项目,社科工作稳中有进,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在王利晓看来,每一个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团队成员的付出和心血及学校给予的信任和支持。她说,以前自己当老师的时候,拿到一个项目就可以很开心,但是随着工作职责的变化,接触到了更高的平台和领域,现在,她的视野更开阔,格局变得更大了,肩上也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

在王利晓的沟通和力促下,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连续三年承办了陕西省社科界第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学术年会分场和2021年度陕西省社科界高层论坛暨第二届陕西口岸经济发展论坛等高层次论坛会议,活动的举办不仅引起了业界对学校的关注,也充分说明了上级领导对学校办学成绩的认可和肯定,同时对口岸经济发展及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关于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片初心,收获无数赞誉与肯定

2018年开始,王利晓从一名普通一线教师转型为双肩挑的行政管理干部,担任科技处处长、校长助理职务。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样的角色,她始终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尽职尽责,努力将工作做实做细,她坚持、真诚的态度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也收获了自下而上的认可和肯定。

在王利晓的带领下,近年来,学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老师们的科研意识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大家对科技处的服务态度更是大大的点赞。

王利晓经常强调,科技处作为学校科研管理及服务部门,应始终以服务学校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根本,除了不断规范管理程序,推进科研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更注重的是服务意识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的服务必须专业,每一名工作人员都要不断更新知识,跟踪热点,掌握最新信息,不断优化服务,营造浓郁、和谐、共融、创新的科研氛围。“搞科研和做人一样,难走的路,往往能把我们带到更远的地方。”这是王利晓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她对科技处提出的工作要求。

王利晓待人不仅非常随和,懂得理解和相互尊重,在工作中更是注重细节。她要求科技处拟发通知及面向老师的时候,一定不要以命令的口吻给每个老师下达任务,能用“烦请”“恳请”之类的词语,就尽量避免“务必”“必须”。她说,老师教学、科研任务量很大,能高效或者在线解决的,就不要让大家空跑,横向服务工作专业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高效和节约。

王利晓非常乐于助人,对周围的老师们也总是有求必应。大家都很喜欢跟她打交道,向她请教问题。她经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深夜加班帮助老师们修改项目申报书,甚至还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找专业领域的专家帮忙打磨加工。看到老师们科研能力提升,拿到高层次项目,她甚至比她自己拿到项目还开心。她坚信,每个老师进步一小步,西译科研必将前进一大步。

在同事们眼里,王利晓不仅是一个有前瞻性、格局大、工作能力强,做任何事情都会亲力亲为的好领导,更是一个随和、极具人格魅力的大家长。同事们说,“她几乎没有周末,平时比我们加班还要多,晚上加班到两三点是她的一种工作常态。她很关注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会根据我们每一个人的专业和特点,制定适合我们自身的发展规划。生活中她待我们如兄弟姐妹,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主动关心和帮助。”王利晓的号召力很强,只要她喊一声加班,同事们都很乐意,且毫无怨言,大家说“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愿意”。科技处是一个团结、奋进、和谐的集体。王利晓用她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同事,也赢得了大家的认可。

一颗感恩的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在西译奋斗的14年,王利晓度过了人生中最美的时光,从事教师这个光荣而伟大的职业不仅让她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也让她成为了人人羡慕的人生赢家。从研究生成长为博士后,从一线教师到教授,从系主任到校级领导干部,她在这里找到了职业的方向和人生定位。她说:“是学校成就了我,我理所应当用我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勤奋,最重要的就是来自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尤其是作为一名新时代女性。很多人都好奇王利晓是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如何兼顾工作、学业与家庭的。谈到这里,王利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说:“家,永远是我温暖的避风港。正是有了家人的全力支持,我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规划我的工作和学业。”

王利晓就像一缕阳光,用她的温暖、善良、责任和感恩的心照亮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希望在学生眼里,她是一名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当学生们回忆起她的课堂的时候,是感到充实和快乐的;希望在朋友、同事眼里,她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希望父母能为有她这样一个女儿感到安心和骄傲;希望公公婆婆将自己视为女儿,让他们觉得这个家庭因为有了她而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希望另一半能不悔遇见;希望她的两个孩子因为拥有她这个妈妈而觉得温暖和幸福。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和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执著追求,王利晓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教学,用心科研,专心育人。累并快乐着,苦并收获着。在她的心目中,做一个学习型教师,做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尽情享受教书育人带来的快乐、幸福,是她人生的最大理想……

分享到: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