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上午,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知名学者黎跃进老师应邀而至,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多维度的人:西方文学的文化底色》的高水准讲座,讲座由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亢西民主持,李家宝教授、李贵森教授、赵怀俊教授及文学与传媒学院教师代表、汉语言文学学生代表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黎跃进老师高瞻远瞩地提出文学作为“小文化”这一深邃命题。他认为,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犹如共生的生态系统,二者相互渗透、相互滋养,形成一种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文化作为一种宏观的意识形态,为文学提供了广袤无垠的创作土壤和思想源泉;文学则作为文化的具象表达,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并传播着文化的内涵。在西方文学的宏大语境中,文化原色恰似基因密码,从根本上塑造了西方文学的特质与风貌。
深入探究西方文学的文化肌理,黎老师指出其蕴含着具有深刻内涵和深远影响的三重文化原色。首先是古希腊人的情感模式,这一模式塑造了西方文学中最初的文化底色。古希腊人对世界有着独特的感知,他们展现出一种追求感性欲望、享受世界的情感倾向,这种情感倾向深深地烙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为西方文学奠定了关于人对世界感知的重要基调。紧接着,黎老师提到了中世纪以上帝体现的基督精神。在这一时期,宗教理性成为了西方文化的核心。人们通过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宗教教义的遵循,以一种抽象的宗教理性来把握世界。这种精神在西方文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文学作品围绕着宗教信仰展开,展现了人在宗教框架下的思想与行为,成为了西方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代以来,科学知性成为西方文学又一重要的文化原色。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以理性为武器,试图征服世界。这种思维方式在西方文学中体现为人对世界更加主动、积极的探索和改造,彰显出人类理性力量在文学作品中的巨大影响力。
最后,黎跃进老师强调,在西方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这三重文化原色体现了人与外在世界关系认知的不同阶段。而 “人” 则始终是西方文学的主旋律,无论是古希腊时期对感性欲望的追逐,中世纪在宗教信仰中的挣扎,还是近代对理性力量的运用,人的追求、困惑、矛盾构成了西方文学最基本的主题。这些主题贯穿于不同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展现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复杂的内心变化。
讲座结束后,李家宝教授对本场讲座进行点评。他表示,黎教授的讲座内容视野很宏阔、逻辑严密、学术性强,黎跃进老师以其精彩绝伦的讲解为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的师生们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西方文学文化底色的智慧之门。这不仅为师生们在西方文学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学习方面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迪,更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而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黎跃进简介:
黎跃进,男,1957年出生,湖南资兴人,二级教授,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跨文化与世界文学研究院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大型学术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印经典和当代作品互译项目”中方特约编审;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东方文学与文化、中外文学比较研究,发表论文、译文230余篇,主编、参编专业教材、辞书和著作40多种,出版学术著作20种,近期著作有《东方文学史论》《多重对话:比较文学专题研究》《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研究》《西方文学论稿》《日本近代文学史》(译著)、《文化转型中的东方集体想象》《比较文学讲稿》《夏目漱石与中国》《泰戈尔与20世纪中国文学》等。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天津市优秀教师;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天津师范大学黎跃进教授应邀到西译作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