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改革开放精神升华与时代启示
日期: 2023-12-19 信息来源: 解放日报 点击数:

曾峻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考察,希望上海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这是对上海的要求,也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45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45年来,改革开放成为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成为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进而走向强起来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治理能力和人民生活质量,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它不仅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还是一场广泛而深远的伟大觉醒。这种觉醒,不仅是内在思想意识层面的,也是外在精神气质层面的。

在改革开放45周年之际,我们既要总结改革开放取得的制度性成果、创造的坚实物质条件,也要总结改革开放蕴含的伟大精神品质、积淀的深厚精神财富,为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

把握实践与精神的关系,实现实践与精神相互成就——

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实践与精神的关系,深刻理解精神要素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需要在基本认识方面作一些辨析。

在新世界观下诞生的代表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针对当时过分夸大意识、推崇意识和精神化身的知识精英以及贬低物质生产主体即社会大众的倾向,马克思、恩格斯写下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这句名言。

他们从现实的人出发,全面考察生产、交往和人的再生产等基本社会活动,特别提醒:不能把社会活动的这三个方面看作是三个不同的阶段,而只应该看作是三个方面、三个“因素”。

这种理解同样适用于意识与社会活动的关系。思想、观念、意识等精神要素从一开始就与社会活动交织在一起,为一定时期内人们的行为提供充足的理由和目标导航,激励人们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团结起来、顽强奋斗。

不难看出,在马克思主义形成早期,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忽视社会实践中的精神因素。在晚年,恩格斯更是针对一些误读和认识偏颇进行了必要的澄清,坚持用辩证思维超越西方近代流行的二元论思维,强调社会领域人的行为与意识的“二重性”。

回到改革开放本身,我们可以发现:精神因素自始至终在发挥着作用,最终升华为一种总括性的改革开放精神。

1978年8月,在谈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时,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敢于想问题,提问题,敢于理论联系实际。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他再次呼吁:“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号召全党,“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办法再多一点,步子再快一点”。这些都体现了敢于直面问题、时不我待、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

没有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历史性转折很难发生。改革开放启动后,面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全新的事业,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成功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改革开放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推进。

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外出考察的第一站选择了广东,宣示继续改革开放的决心。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必须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开放35周年之际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揽子出台300多项改革开放举措。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只要”进一步表达了试与闯、破与改的坚定态度:“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试、大胆闯,就要坚决破、坚决改。”

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实现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重大转变,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从更广阔的实践背景和谱系联结中,凸显改革开放精神的独特价值——

改革开放是继开天辟地、翻天覆地巨变之后的惊天动地伟大实践,更沉淀为一种特定精神、政治象征和历史符号。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精神”,强调这种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的提出,赋予这一精神独特地位,并从更广阔的实践背景和谱系联结中凸显了精神的意义。

在更高层次凝练改革开放实践。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总结历史,应该看到事件,更应注意到人。看人,则不仅要看行为,更要看行为折射出来的精神,因为精神具有超越时空的功效。提出和阐释改革开放精神,有助于我们跳出具体时空限制,让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精神在当下与未来得以发扬光大。

丰富发展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由众多具体精神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精神谱系。这些精神是党的建设的宝贵资源,是激励无数共产党人前行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孕育的伟大精神是革命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生动演绎,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身上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成功开启并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精神禀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生动再现与伟大升华。改革开放精神又以其特定内涵为民族精神注入鲜活的内容,使其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科学把握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还可引入时空变量,以揭示其共性特征和个性差异。引入时间变量,意味着要立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历史,通过与之前的历史时期比较,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性,也看到差异性。同时,还要比较党的十八大前后两个阶段,从而理解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的特征。引入空间变量,则意味着还要对同一历史时期(过去45年)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这样改革开放精神才能显得更具体、更生动。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各种精神比较,改革开放精神在四个方面更为突出:

第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求是精神。积极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发展的思想迷雾。关于真理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制等问题的大讨论,极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牢牢扎根中国实际、科学研判时代局势,跳出苏联模式和教条主义窠臼,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国情,作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抉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第二,独立自主、兼收并蓄的创新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价值和宗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决捍卫人民根本利益和国家利益,体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同时,坚持开放包容,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体现出强大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找到了经济社会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不仅大踏步赶上了时代,而且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先行者。

第三,系统谋划、辩证施策的科学精神。坚持有领导、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相协调,体现出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和底线思维能力。

第四,坚韧不拔、善作善成的实干精神。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性。实干精神同样表现为强大的政治定力,面对各种风浪,沉着应对;面对困难,不犹豫退缩。正是有着这种埋头苦干、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坚如磐石的毅力,改革开放得以跨越千山万水,战胜一个个艰难险阻。

改革开放前34年与新时代以来的11年,同属于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事业。因此,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实质是相通的。

但由于新时代改革开放所处的环境、面临的任务、具体的实践又与以往不完全相同,因而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也有其特殊性。

一是更强烈的自立自强意识。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更能平视西方,致力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是更积极的历史担当和主动精神。经历新中国70多年、建党100多年,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社会主义建设、人类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自觉运用理论、实践和历史经验,推动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三是更顽强的斗争精神。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内许多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知难而上、迎难而上,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从领域和地域来看,不同行业、不同地方立足实际推进改革开放,展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与此相应,改革开放精神得到具体而丰富的呈现。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丝路精神、北京冬奥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特区精神等,共同构筑起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百花园,从不同侧面诠释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上海考察,希望上海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这是对上海的要求,也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新时代新征程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一,以改革开放精神促进思想解放。

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相当长时期里,思想解放主要是为了摆脱苏联所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那么当前和今后的思想解放主要是为了超越传统的现代化模式。

就前者而论,改革旨在革除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开放主要是向欧美、东亚等发达国家开放,并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循环之中。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将西方的东西绝对化,导致“洋教条”流行,从而使某些做法走向极端。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化主体性、人类文明新形态等概念的提出和强调,是对一些庸俗观念和行为的纠偏,也是一种思想解放。

第二,以改革开放精神提升治理效能。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制度优势不断显现。但是,如何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用社会主义原则和制度来纠正“市场失灵”?二者怎样结合得更有机,优势怎样更好地互补?许多难题尚待破解。

再如,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既不能忽视安全而损害发展,也不能简单为了安全而陷入不发展、缓发展的误区。

第三,以改革开放精神激发动力活力。

所有的改革,无论是体制机制完善还是法律政策调整,一个重要目的在于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不但要解决“改什么”“怎么改”的问题,更要解决各类主体的内生动力问题。这里的主体包括不同层级的政府、体制内外的从业者和管理者、不同所有制企业。所谓内生动力就是要做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内容涉及财税制度、分配制度、试点制度、容错制度等多个方面。

新时代新征程上,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进而激励人民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只要亿万民众的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无数攻坚克难的创新举措必将不断涌现,百舸争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必将进一步彰显。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伟大建党精神与党的精神建设规律研究”首席专家)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政府部门链接

高校行业部

政企行业部

健康行业部

设计研究院

技术研究院

Copyright2000-2019版权所有 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网络信息中心

地 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锦业路125号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