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开始传播,为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堡垒,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12月23日零时,我校实施全面封校。在封校期间,面临情况迅速变化的疫情,全体西译人保持优良的身心状态一起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信息的快速传播,让人们在了解疫情的同时,也更容易感到焦虑、恐慌,担心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感染者;也有人可能会出现“疑病”症状,过分关注自己是否患病,甚至会因心理暗示引起身体不适,反复地想去医院检查;也有人会担心过年回不了家,不能和家人团聚;还可能有人会因为疫情封校,线上上课呆在宿舍的时间过长,导致人际关系出现问题…….
面对这些心理应激反应,我们该如何调整呢?
1.正视疫情现实,接纳负性情绪
我们要客观接纳的是,疫情的反复会给我们所有人带来压力,随之产生一定的消极情绪,这是十分正常的。当我们面对未知,尤其是对灾难事件的未知,产生紧张、焦虑、慌张、恐惧等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是给予人们警示,提醒人们来保护自我,因而我们需要去感受并接纳这些情绪,当我们接纳并正视它们的存在,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认识现在的自己,关注当下的每一刻,积极面对生活,面对疫情。
2.适度获取信息,优化应对方式
及时了解疫情信息,可能会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掌控感,增强安全感。网络上关于疫情的报道细致且频繁,但如果你过度关注负面信息,会增加担心、恐惧等消极情绪,同时还会降低理性的辨析能力。频繁报道疫情是为了引起大家的重视,疫情不会因为频繁的报道而加重。因此作为大学生,不必过分恐慌,也不要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要通过权威渠道了解疫情及其他积极信息,认真做好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也可以多关注那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最美逆行者,身边志愿者的故事,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并且应该多自我鼓励,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消极情绪占上风。当这些消极情绪让你坐立不安时可采取深呼吸、做感兴趣的事来转移注意力、欣赏动听的音乐、找人倾诉、运动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3.积极沟通交流,寻找心理支持
封校期间虽然不能回家、不能走出校门,但是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等方式与家人、朋友进行语音或视频交流,听听熟悉的声音,看看屏幕里久违的笑脸,可以缓解消极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但是手机使用要控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能整天手机不离身,除了学习和交流必须使用之外,其他时间大家不妨放下手机,利用这段难得的时光,与舍友一起阅读,一起聊天,一起规划、畅想未来,不仅可以增进亲密关系,还可以化解内心的担忧,同时也给予对方支持和关爱。如果你发现有一些情绪难以自我调节,并影响正常生活时,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比如找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咨询。
4.合理安排作息,增强身心免疫
疫情的不期而至打乱了我们原本的学习计划,难免让人手忙脚乱,而让生活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因此大家尽可能的维持正常、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放松心情,既不能整天无所事事,也不要过于劳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按照防疫要求,做好核酸检测,正确佩戴好口罩,在疫情得到有效遏制时不要放松警惕、疏于防护。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只要我们携手一致,共同抗疫,长安定会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