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柏俊才教授应邀到我校,为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做了题为“科研项目申报与学术研究漫谈”专题讲座。
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刘杨主持讲座。她向与会师生介绍了柏俊才教授的学术成就,并以“经师易遇,人师难遭。遇得良师,何其幸之”向这位热心支持西译教学工作的人师、良师表示感谢。希望老师们认真听讲,在教学中发现科研之光,用科研反哺教学。
讲座中,柏俊才教授开诚布公,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对科研工作的认识及项目申报的经验。他援引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的观点,指出对于青年教师与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破除对学术研究的“象牙塔迷信”与畏难心理,要善于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与学习思考中发现问题。柏俊才表示,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技术飞速变革、学生思维愈发活跃的今日,仅依靠经验已经无法解决教育教学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事态,教师应当更加注意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教育教学中所可能面对的实际问题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时时留心、处处留心,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不仅有利于教师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有助于科研意识的培养。
在阐述了学术研究对于当下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后,柏俊才对我国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的分类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解,并结合自己的项目申报经验,对各个项目的难易程度、资助情况等都做了详尽的说明与对比。柏俊才指出,应当充分重视科研项目选题,选题质量直接反映了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界动向的把握程度,因此在选题中,要注意科学性、创新性、重要性、实用性与可行性,确保选题紧贴社会热点与学术热点、具有理论和研究价值、能够解决具体问题。随后,柏俊才对选题方法、选题的书写模式、申报书的撰写进行了指导。
为使与会者对学术研究方法有更直观的理解,柏俊才以耳熟能详的经典诗作《敕勒歌》为例,系统地介绍了从选题至得出结论的研究思路与过程,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如何在看似熟悉的、简单的文本中寻找创新点,展开具有学理性的研究。
讲座结束后,柏俊才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交流互动,对师生关心和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柏俊才强调,学术研究要与学科接轨,符合学科特性。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应当积极运用各类理论,对于不太依赖现成理论进行研究的学科,则应当破除西方理论崇拜,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盲目套用。
本次讲座不仅使教师们受益匪浅,在场学生也收获颇丰。讲座使师生们意识到幽微高深的学术成果往往来源于最日常、最基础的学习生活,恰似“源头活水”,为师生们日后开展学术研究指出了清晰的路径,提供了可靠的范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学院科研工作的展开具有重要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陕西师范大学柏俊才教授应邀到西译作学术讲座
师生们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