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长信箱
  • 信访举报
  • 一网通办
  • 课程中心
  • 查询系统
新闻中心

我校英文学院教师参加上海“人工智能时代商务翻译的机遇与挑战”高层论坛

作者:魏征 编辑:马丽娟 来源:英文学院 发布:2019-07-13 点击量:

2019年7月8日,我校英文学院教师、《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团队负责人魏征老师在上海参加了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共同举办的首届人工智能时代商务翻译的机遇与挑战高层论坛。

本次论坛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翻译界的精英及高级专家出席此次论坛,出席本次高层论坛的翻译专家有: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全国商务英语研究会秘书长佟敏强,资深翻译家、澳大利亚文学研究专家黄源深,上海外文学会会长叶兴国,全国翻译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柴明颎,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赵军峰,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仲伟合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宁波大学、英国杜伦大学、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的翻译界专家。

本届高层论坛中,专家们各抒己见,阐述了自己对商务翻译这个领域的主要观点,启发了在场的各位聆听者。黄源深教授分别从客观实践与理论两个层面表达了译者中文素养的决定性作用;黄友义教授表示,新时代翻译的新挑战新作为应该特别需要在语言意识、知识积累和对外传播意识三个方面着力下功夫,才能做好今天的对外翻译,达到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目的;叶兴国教授主要围绕经济全球化、国家改革开放大战略、信息通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谈社会对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需求,通过对若干机器翻译实例的分析,强调尽快适应新形势,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商务翻译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柴明熲教授强调今天的翻译服务在巨量信息处理的压力下正在快速进入发展期,并随着人工智能、机器翻译等新技术的运用进入了转型期。从技术发展和运用,以及人类每天面对的巨量信息处理解读今天困扰很多专业教师、职业译员和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问题,也就是我们的翻译行业是否会在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消亡?人工翻译是否会被机器翻译所替代?报告从现代语言服务产业、机器翻译的发展、以及国际上对机器翻译认识解读未来的语言服务,也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关资讯;彭青龙教授说,面对“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量子科技”三驾“科技马车”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发现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和世界发展的新需要,开展跨国界、跨学科、跨领域的“新文科”研究、甚至“融通科技人文”的新文科研究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赵军峰教授强调中国翻译协会作为翻译服务领域内唯一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与有关部门一起制定和发布了若干部翻译行业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与规范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翻译行业的有序发展。然而,要实现翻译行业从“无序市场”到“行业自治”的过渡,必须得依靠具有强制力的法律。通过分析现有的行业规范,总结出其专业性、多方性和自律性特点,并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探讨行业规范与国家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与翻译立法相关的建议;向明友教授从梳理语言功能内涵入手,进一步剖析功能对等论中的功能问题,并尝试提出新的功能观;温建平教授的报告从全国首届商务翻译大赛的目的出发,总结了选手在信息时代进行商务翻译的普遍模式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商务翻译人才培养的一些启示。

本次高层论坛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时代商务翻译的机遇与挑战,引发了参会教师的若干思考。我校英文学院教师、《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团队负责人魏征表示,翻译教师处于人工智能冲击的第一线。翻译相关领域人工智能的兴起,在翻译教学上要求对教师的技术素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在教学中使用相关技术,还应能够开设翻译技术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保密性要求也更高;在翻译研究上,多数翻译教师无法参与技术开发,单纯的技术介绍又没有前景,如何挖掘翻译技术背后的理论问题,包括伦理问题,成了当前翻译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翻译教师需要迫切学习翻译技术,并适度了解基于翻译技术的翻译管理知识,并适应翻译实践内容的变化。翻译教师的双重职业性,即教师职业性和译者职业性,决定了我们只能勇敢地面对这些冲击,并尽快适应。人工智能可以为我校师生带来各种便利和多重价值,我们应借着人工智能的“东风”,开辟一条永无止境的翻译路。译路有你,我不孤独……

我校教师魏征在上海“人工智能时代商务翻译的机遇与挑战”高层论坛会场

分享到:
Baidu
sogou